网红爆款炼成记:光有漂亮JK行吗?
今年七月新番开播前普遍被认为是一个淡季:《来自深渊》虽然呼声极高,但作为黑深残动画注定受众层面有限;《异世界舅舅》看似题材新颖,但贫穷的制作及其偏宅向的情节也必然不会有太多声量.....更不用说七月夹在“神仙打架”的四月和十月之间。
然而,就在七月新番开播后,一部近乎没有人气基础的原创动画,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刷爆了社交网络,一举成为七月最火的动画,其讨论度和话题度在全球核心动画爱好者圈子里居高不下……即使你没有看过这部作品,想必最近也见过以下图片。
女主人公锦木千束与其他前DA成员创办一家咖啡厅用以收留不合群的lycoris,随着lycoris井上泷奈的加入,以枪战和百合为卖点的故事拉开序幕。
笔者认为,《莉可丽丝》是一部很适应当今时代传播和营销环境的动画,是新十年短平快浪潮下的“版本之子”动画。
拆解《莉可丽丝》的流量密码——少女、百合、热兵器,则是再一次对SNS时代角色数据库消费的诠释。
01 打造火苗:脱颖而出的美少女角色
毫无疑问的是,《莉可丽丝》是一部成功的“美少女动画”,其热度如此之高离不开角色的深入人心。
因此,如何塑造脱颖而出的鲜明角色,便是当下创作者们面对的一大难题。
本作的以足立慎吾监督为首的制作团队,便成功做到了这一点:打开这部作品的观众,绝大部分都会被里面的角色所吸引,与同期市面上多如牛毛的美少女动画相比,本作对女主人公锦木千束和井上泷奈的角色打造,显得技高一筹。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足立慎吾第一次担任监督,相较于大部分由分镜、演出路线晋升的监督而言,足立慎吾是由人设、作监路线晋升的监督(其动画人设代表作《刀剑神域》、《迷糊餐厅》),因此他是以绘功著称,擅长绘制令人喜爱的少年少女的动画人。
而《莉可丽丝》也从最开始便是如此重角色的“角色先行”作品。
足立监督在收到伊右群的人设稿后说道:
有了可爱的人设稿后,足立监督觉得还不够,他认为美少女需要有很多好看的时装——
人靠衣装马靠鞍,整个制作团队花费许多精力为双女主设计了大量时装,彰显着他们深谙角色消费的人设方法论。
相比于大部分动画只有两三套衣服(出于省力省心省钱考虑,多数动画并不会在服饰上进行太多设计),本作13集正片里单单双主角的服饰就高达二十多套。大部分观众能对千束这个角色建立起深刻的印象和喜爱,离不开她那颇具鲜明度、反差度的性格——日常时俏皮、活泼、元气,战斗时帅气、冷静、果敢。然而难的并不是给角色建立属性,而是如何把属性落实到作品上呈现给观众,让观众确实明确感知到其与众不同,建立起辨识度。
制作团队对这个命题交出的答案是——动作(或者说演技)与配音,而这对于经验老到的足立监督、副监督丸山裕介、总作监山本由美子来说可谓是信手拈来。
本作的主创阵容云集许多画美少女的专业户,整体动画战略也是以体现美少女的可爱为主。足立认为要让观众喜爱上角色,比起故事中必要的台词,更优先考虑“生气、闹别扭、高兴”等对于对方的发言所产生的普通的感情,必须把角色的反应、动作做得特别有趣,把性格明确地设计出来,这样才能让角色更有人情味。为了贯彻这一点,《莉可丽丝》更为用心强调双主人公的日常动作和情绪反应的设计(尤其是千束),于是观众能通过这些桥段最直观有效地产生对角色的喜爱。
对于这点的贯彻从“视”延续到了“听”,配音的演绎同样是重中之重。
有一定动画阅历的观众会发现,《莉可丽丝》的配音与大部分动画都稍显不同,语气和腔调会显得更加惬意、随意,特别是千束说话的语调十分有亲和力,宛如现实的人说话——这也是足立监督所下的指示,他说道: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莉可莉丝》角色高辨识度的打造,得益于这群精通萌属性的制作团队对描绘美少女的独特喜好,运用大量的服饰设计、动作设计、配音演技搭建起角色与观众的感知桥梁,让角色显得特别“潮”和“萌”。
02 增加燃料:热兵器与美少女的审美化学反应
如果说“潮”和“萌”是火苗,那么“帅”便是燃料,《莉可莉丝》的走红不只是因为有美少女,而是带着热兵器进行帅气战斗的美少女。
本作对枪战戏和格斗戏的作画相当讲究,其用心程度不逊于对人设的塑造上,多段枪战和格斗的作画在视觉体验上十分抓人眼球。
从整体效果来看,制作团队懂得怎么把《莉可丽丝》的打斗戏做的“帅”,再具体一点来说,“帅”不止体现为pose的美型,还体现在战斗过程的游刃有余,比如下面这段打戏,这种对招过程中的从容、惬意、游刃有余,仿佛战斗的一切尽在掌中,更进一步的体现了角色的强大和帅气。
倘若再进一步追根溯源帅气感的由来,就必须谈及热兵器+美少女这组审美符号,这是日本动画长久不衰、别具魅力的元素组合。
在日式商业动画中,美少女一般会作为萌属性的主体,审美形象偏向柔弱、温顺、可爱,而热兵器作为军武,其审美形象偏为冰冷、暴力、畏惧。本是两个完全背道而驰的审美符号,但在作品的协调下,会产生着微妙的荒谬感与雄性美。
这份令人着迷的荒谬感是什么?
象征着日常、和平的制服美少女,象征着非日常、死亡的热兵器,后者对前者安定生活的蚕食与瓦解,前者对后者异质化的讽刺和同化,最终解构成先入为主对悲剧的欲拒还迎——观众害怕看到非日常的残酷玷污了少女日常的纯洁,却又钟情脆弱的少女拿起热兵器展露雄性美的帅气。
无论在日本电影、电视剧亦或是动画,都能看到大量对少女+热兵器组合的消费,从最早期也是最经典的真人电影《水手服与机关枪》里,就展露了制服少女继承父亲遗志踏入黑帮世界,却面对身边的人一个个离去的悲剧故事,反抗、叛逆、雄性美淋漓尽致的呈现在身穿制服拿着机关枪的主人公身上。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最终兵器彼女》,这部作品的最后,少女与热兵器融为一体,在不可抗拒的命运中迈向死亡,观众看到少女足以逾越死亡的帅气和果敢的英姿,一种虽然令人悲痛、但又能使人化悲痛为力量的审美对象油然而生,为这个元素组合赋予了一层强烈的情绪冲击力与心理暗示。
有趣的是,足立监督也是非常喜欢《神枪少女》,他坦言道自己曾收藏了不少相关动画DVD,而在《莉可丽丝》开播后,《神枪少女》的漫画原作者也为其绘制了一幅贺图。
03 推波助澜:SNS时代的碎片化传播与话题讨论
这是角色消费为重心的时代、是大叙事凋零的时代。
这是碎片娱乐影像化的时代、是重吸睛效应的时代。
《莉可丽丝》恰恰是在这两个方向上做出了过人之处,乘上了时代红利,即使制作团队可能只是凭借创作者直觉单纯创作个人喜好的东西,但结果就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当然,脱离环境去讨论作品的走红显然是不行的,就好像上文的《水手服与机关枪》《最终兵器彼女》就算在当年再兴盛,但放到当下首播大概率热度不会达到《莉可丽丝》一般。
如果角色打造是点燃了一把火,那么传播与讨论便是推波助澜,让这把火蔓延得更大更远。当下作品的传播与讨论的起势已与往日大不相同,其决定因素在于观众的触媒习惯和消费倾向发生了剧变,在大量的信息轰炸下,令人遐想的噱头以及碎片化的影像更容易成为SNS时代的宠儿。
如果角色打造是点燃了一把火,那么传播与讨论便是推波助澜,让这把火蔓延得更大更远。当下作品的传播与讨论的起势已与往日大不相同,其决定因素在于观众的触媒习惯和消费倾向发生了剧变,在大量的信息轰炸下,令人遐想的噱头以及碎片化的影像更容易成为SNS时代的宠儿。
到了这里,不妨再复盘一下《莉可丽丝》在这两个方向上是如何引起广泛传播与讨论的。
从结果而言,《莉可丽丝》是一部非常纯粹的卖角色商业动画,或者说是重角色、轻故事的动画。前者已经在上文中进行了大量阐述,而后者恰恰又在噱头上助长了本作的讨论度。
上文曾提到,因为很多如《神枪少女》等前辈的存在,致使本作开播时引人遐想,而这样沉重、黑暗的故事又先入为主的成为了大家的追求。尤其本作开播时还以象征着死亡的彼岸花为核心视觉元素(标题里的lycoris也可以翻译为彼岸花),于是乎互联网上诞生了大量如相爱相杀等具有戏剧张力的展开的猜测。
不过在后续展开中,故事走上了偏欢乐和轻松的基调,双女主从头到尾没有对立、反派和相关组织的展开也偏儿戏和随意,一切故事展开都退让于“帅气打枪”和“美少女贴贴”之后。
最终在前几天结局播出后尘埃落定,与一些观众早先的预期产生了偏离,这股反差感导致社区上持续进行争议,使得《莉可丽丝》中后期依然维持较高的热度。
这些展开导致本作的风评变得见仁见智,在乎剧本缜密度的观众会难以接受,而看角色以及看打枪的观众会认为从一开始本作就是如此并无大碍。其实,在足立监督的采访中便可窥一二——
不难看出,足立监督对于“想要做什么动画,以及商业动画怎么做才能受欢迎”做出了自己的表达——并不太重视情节缜密的逻辑与严肃的展开,而是更在乎如何为凸显角色与营造愉悦观感服务——这里不讨论对与错,更多的是去了解创作者的创作重心是什么。
从下面这段对谈,也能看出他并没有把心力放在打磨设定背景与社会问题上,而是尽量避免麻烦思考,把诸多要素变为退让于角色关系性的背景板。
《莉可丽丝》的走红很大程度上是伴随着在推特/微博、tiktok/抖音上UGC以及用户自发传播内容的增长。
在抖音上#lycorisrecoil的话题视频播放量合计高达2.9亿。
通过短视频和图像进行传播和扩圈,其实在近几年的动画营销现象里已然常见,像《更衣人偶坠入爱河》《明日酱的水手服》《间谍过家家》等作品,都有着许多能让人短时间内留下记忆点的图片或者短视频,这些都是最为直观的导量途径。
有趣的是,在这股浪潮下,逐步涌现不少演出家在动画里面模仿短视频的媒介特征做演出,即在动画里反向输出短视频式的内容,基于字数本文不过多展开,可以点击这篇文章作为延展阅读《清醒一点!我们的动画已被短视频入侵》。
04 结语
不过,即使本文从戏里延申到戏外去分析《莉可丽丝》获得如此热度的因素,但不代表以后别的作品再复刻一次也能获得成功。
归根到底,任何动画获得巨大热度都需要靠一定的运气。所以笔者文首评价《莉可丽丝》为“版本之子”,正因为他不仅具备地利(顺应环境)与人和(制作团队用心),还恰巧遇到了天时(运气)。
归根到底,任何动画获得巨大热度都需要靠一定的运气。所以笔者文首评价《莉可丽丝》为“版本之子”,正因为他不仅具备地利(顺应环境)与人和(制作团队用心),还恰巧遇到了天时(运气)。
就像本作那首十分抓耳的ED《花之塔》的歌词所唱道:
这样对少女间的关系性的描绘,向来是日本动画一大魅力,很曼妙,不是吗?
[1]B站视频《【莉可丽丝】【转载熟肉】来看看在日本国内外莉可丽丝有多火》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Va411P7Cg
[2]B站视频《一脚定季霸!Lycoris Recoil的宅圈级大火之路【壁侃新番】》: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1d4y1T7vc
作者 / 格调
编辑 / 思考姬
排版 / 小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