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处(出)暑啦!
“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
北京时间8月22日22时55分
将迎来处暑节气
![](https://img.shuduke.com/static_img/dfzx/ecms/image/20240822/wvkaancj_kmaz.webp)
处暑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
二十四节气中带“暑”字的节气
一共有三个
分别是小暑、大暑和处暑
处暑,即所谓的“出暑”
意味着暑气渐将消散
金秋正在缓缓开启
万物开始从繁盛走向成熟
处 暑· 新 秋
处暑既至
庭户新凉、桂魄皎洁
眼前所见皆是秋景
![](https://img.shuduke.com/static_img/dfzx/ecms/image/20240822/zymqwyuq_v8w2.webp)
是刘禹锡的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是白居易眼中的
“西风飘一叶,庭前飒已凉”
是王维笔下“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的那缕清新
是陆游
“四时俱可喜,最好新秋时”的
怡然自得
是元稹“缓酌樽中酒,
容调膝上琴”的惬意
是韦应物
“怀君属秋夜”的那抹思念
是王勃“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的那片悠远
是杜牧“天街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的浪漫
……
![](https://img.shuduke.com/static_img/dfzx/ecms/image/20240822/pssxbecf_mk5t.webp)
“处暑满地黄,家家修廪仓。”
凉意渐起,秋水潋滟
秋日的风景在广袤的大地上
如水墨画般铺陈开来
辛勤的人们在田野间忙碌
为丰收努力劳作
人们出游迎秋,相聚食鸭
寻一幽地,品浅秋静美
择一高山,看满目斑斓
生活再忙碌也不能少了仪式感
日子再平凡也总有可寻可遇的美和暖
![](https://img.shuduke.com/static_img/dfzx/ecms/image/20240822/xdktpkjt_4atm.webp)
处 暑· 三 候
一候“鹰乃祭鸟”,到了初秋,鹰开始捕猎鸟类,但鹰捕获猎物之后,不是马上就吃,而是码放在一边,就像在祭祀一样。
![](https://img.shuduke.com/static_img/dfzx/ecms/image/20240822/xekjlwcz_hkhw.webp)
二候“天地始肃”,字面意思是说“天地的表情开始变得严肃”,也就是说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
![](https://img.shuduke.com/static_img/dfzx/ecms/image/20240822/vfoumeha_12p9.webp)
三候“禾乃登”,泛指谷物开始成熟,但并不是所有谷物开始成熟,而是特指“五谷之首”的稷的成熟。
![](https://img.shuduke.com/static_img/dfzx/ecms/image/20240822/slwkjvan_s9gn.webp)
黄兴能 摄
处 暑· 赏 心 乐 事
望秋水
处暑秋色,秋光清浅,秋水澄澈,水天一色,让人情动于中,忍不住思念起远方的人。“盈盈醉眼横秋水,淡淡蛾眉抹远山”,当你望着一池秋水,秋水也如一汪明眸,凝视你浅浅的心事。
![](https://img.shuduke.com/static_img/dfzx/ecms/image/20240822/anokzwli_du88.webp)
听秋雨
暑气渐退,秋雨带着渴望已久的清凉而至。初秋的雨,不再以“势”夺人,沾惹了草木的情绪,似有无言的述说。无论是疏雨滴梧桐,或骤雨打荷叶,滴滴点点滴滴,总有一种听觉上的美,怪不得李商隐要“留得残荷听雨声”。
![](https://img.shuduke.com/static_img/dfzx/ecms/image/20240822/xlyhgzej_7way.webp)
品秋梨
“处暑秋梨最养人”,在逐渐步入干燥的季节,长辈们总会让孩子多吃梨。切成片,用牙签戳起一块一口咬下,爽脆多汁,清甜滋润,也可榨汁、炖煮,对脾胃虚寒的人很有帮助。
![](https://img.shuduke.com/static_img/dfzx/ecms/image/20240822/exadlvch_ivqo.webp)
图源:“牟定发布”微信公众号
处 暑· 民 俗
吃鸭子
古人认为农历七月中旬的鸭子最为肥美营养。处暑这天,老北京人都会去买处暑百合鸭,而江苏地区,做好鸭子菜要端一碗送给邻居,正所谓“处暑送鸭,无病各家”。
放河灯
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活动,在水中放河灯,任其漂流,悼念逝者,祈保平安。
开渔节
对于沿海渔民来说,处暑意味着渔业收获。这时海域水温依然偏高,鱼群会停留在渔场周围,鱼虾贝类发育成熟。浙江沿海每当此时会举行隆重的开渔节,欢送渔民驾船出海。
处 暑· 养 生
处暑正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时期。处暑该如何养生?谨记以下这些要点:
1.早睡早起防过凉
处暑过后,容易出现“秋乏”“秋燥”。建议每天多睡1个小时,争取晚上10时前入睡最好;还要注重早睡早起、适当午睡,老年人宜“遇有睡意则就枕”,这有利于化解困顿情绪。
民间有句老话:“处暑寒来”。处暑后,早晚温差增大,如果对夏秋之交冷热变化不适应,容易引起感冒、肠胃炎等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方面的疾病,所谓“多事之秋”。在生活起居上,应注意防寒保暖,尽量少用空调;在晚上睡觉时,建议在腹部盖上一层薄被,以防脾胃受寒。
![](https://img.shuduke.com/static_img/dfzx/ecms/image/20240822/gciwjviy_ckkw.webp)
保山日报 范南丹 摄
2.护脐保暖病痛少
处暑时节,养生重点要从防暑降温慢慢转移到防寒保暖上来。其中,尤其要注重肚脐的保暖。肚脐没有太多脂肪,充满神经末梢,寒邪之气易从脐侵入体内,进入消化道和泌尿生殖系统,容易引起急性胃肠炎、慢性盆腔炎、前列腺炎、膀胱炎等多种疾病。因此,护脐很重要。
需要注意的是,处暑后要勤开窗通风,除了让空气流通外,还可以让秋天的肃杀之气驱走暑湿。
![](https://img.shuduke.com/static_img/dfzx/ecms/image/20240822/oxwdveqt_uq9t.webp)
保山日报 范南丹 摄
3.滋阴润燥少辛辣
秋燥易伤人体津液,建议多食蔬菜、水果等含有大量水分的食物,以补充人体的津液,防止日后因津气亏虚而患病。建议多吃点葡萄、蜂蜜、百合、莲子等清补之品,少吃韭菜、大蒜、葱、姜等辛辣刺激之品,尽量少吃寒凉食物,忌大量生食瓜果。
秋季食补以滋阴润燥为主,可选择一些生津润燥、增酸补气的药膳美食。处暑后,早晨起来容易感觉口干、咽干,可以喝点淡盐水,可润肠胃、通大便;晚上可以喝蜂蜜水,有助于美容养颜,并可补充多种微量元素。
伏去秋来,凉风有信
愿人世所念都有回音
愿你我不负光阴启示
有风轻云淡的心情
有珍惜岁时的加倍努力
愿你心怀热爱
在这个秋天收获满满
综合:新华社、央视新闻、云南网、“长江日报”微信公众号、“健康中国”微信公众号等
来源:云南网